艺术与建筑

恒久之梦

对于捕捉恒久的艺术追求。

捕捉恒久的本质——这是艺术和建筑的核心,是所有创作灵感的根源,也是历史上艺术家和建筑师毕生的追求所在。最终在美达到巅峰时与美合一,正如哲学家 Amit Ray 所说:“美是时间消逝的那一刻,美存在于恒久的空间。”

新纪元

有人说,艺术家重在对时间的思考。但艺术家真正追求的是创造一些超越日常的东西。他们的追求并非一时兴起,而对于人类和文化影响深远。在上个世纪初,伟大的艺术思想不再执着于真实再现,而是在抽象主义、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等运动中不断探索无尽的想象可能。在这些以前未被探索过的全新表现主义领域,艺术家敲响新的生命灵魂拷问。超现实主义运动中,最著名的当属艺术家萨尔瓦多·达利,一位直面恒久和超然想法的勇士。他梦呓般的画作《Visions of Eternity》(1936) 描绘的是一幅广袤而茫然的景色,前景中的物体致意了他于 1927 年创作的《Poem of Little Things》。正如芝加哥艺术学院 (Art Institute of Chicago) 的永久藏品中所描述的那样,“……这幅几乎毫无特色可言的景观散发出一种荒凉,赋予构图一种扑面而来的无限之感。”

从达利在画作中对于恒久的想象,我们将目光投向 Mark Rothko 将概念转化为感觉的奇妙能力。站在这位美国抽象艺术家的画作前,如同屈服于时间和空间。这幅作品特意运用吞噬感的夸张比例,搭配丰富而浓郁的色彩,仅仅是画布、框架和颜料三者结合,即创造出了奇迹。Rothko 希望观众感觉自己融入了画作当中,如同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,如同另外一个现实。“他们必须近距离观看画作,只有这样,才会有身临其境的第一体验。”他说,“大幅的画作就如同一场直接令人参与其中的戏剧。”

无名,1967 年,Mark Rothko。Lynton Gardiner 拍摄。 © 2020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/Art Resource/Scala, Florence. ©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& Christopher Rothko, 2020, ProLitteris, Zurich.
永恒之境
The Infinite Crystal Universe, 2018, ©teamLab

Rothko 与观赏者的直接互动以及令他们感觉置身于画中的作画意图,可以被视为草间弥生催眠作品的先驱。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,这位日本艺术家通过重复、镜面、组合和视觉模式打造了一种浸入式环境。她的镜面“无限房间(Infinity Rooms) ”也许算是她痴迷于恒久概念的典范。赫希洪博物馆副馆长吉竹美香将这位艺术家 2018 年的个展“草间弥生:Infinity Mirros”描述为“当参观者探索展览时,他们情不自禁地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,冲击他们对于自主性、时间和空间的预先感受。”令人着迷的浸入式空间创造了一种无限存在的幻觉,以无限的光线和美感令人眼花缭乱。

站在当今当代艺术的先进多媒体前沿的是艺术家团队 TeamLab,他们在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中找到一席之地。这个创意团队运用超凡科技和跨学科艺术视野,探索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。正如他们所描述的那样,“TeamLab 试图超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、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时间的连续性。生命生生不息,脆弱而奇妙,滋养了万物。”他们引人入胜的装置作品充满了色彩、光线和精神,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恒久活力的认知。

超卓空间

建筑的核心概念在于恒久。由物质和实体组成的结构不可能转瞬即逝。当建筑师思考形式和功能的概念时,建造实用性、风格美观性以及集体想象的持久作品均同等重要。“形式来自于奇迹……,奇迹又赋予了我们知识,”Louis I. Kahn 的《Notebooks and Drawings》中写道。这位建筑师定义了 20 世纪的现代美国建筑,将刚硬的材料与巧妙漫射光线的弧形表面相并列,营造了一种无尽与恒久相融合的体验。Kahn 将几何元素与水等自然元素相结合,以消失的地平线让视野停驻休息。

已故的当代建筑师 Zaha Hadid 是一位擅长让设计引人瞩目的大师 —— 她精心雕琢俯冲、弯曲、有弧度并继续超出框架的线条 —— 这是一种怡人的感知技巧,为恒久提供一种物理隐喻。负责为建筑打造一种新视觉语言的哈迪德表示:“一开始我尝试建造的是像单独的珠宝一样耀眼夺目的建筑;现在我希望它们相互连接,形成一种新的景观,与现代都市及其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。”她创作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(MICA)美术馆就是她的遗世新作。建筑从地面升起,一侧被水包围,找不到拐角、直角或终点。

艺术家和设计师不仅仅思考当下,更是敢于定义似乎未开始或结束的事物。无论是通过梦境、颜色、概念或规模,创作者们追求着超越时间空间的可能性,而最终实现恒久——不仅是为自己,也是为全人类。

Zaha Hadid 设计的 MICA。摄影 ©Virgile Simon Bertrand